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我的长征

各位在夹金山、大渡河、泸定桥上的身影都放在这了

 
 
 

日志

 
 
关于我

各位:我把大家伙在长征路上的照片都放在这里了,希望其中能有为各位所喜欢的,不管怎么说,各位的风采算是保留下来了。好想你们哟!!! 后发现在163的相册上传照片的效果更好,所以只在这传了几张就改到“相册”去传了,各位好汉“相册”上见。

冬日走关沟三 (居庸关「中关」至南口「下关」路段)  

2013-02-15 11:36:35|  分类: 徒步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说完了前两项"非常"后,也就自然的有了"非常令人愉快的户外活动"这样一个结果了。一路上有冬日暖阳的关照,抬头是看不尽的长城,脚下有能留下足迹的薄雪,沿途又有一个接着一个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走在这样的道路上还能不愉快嘛。怎么个愉快法呢,用一路上按先后顺序拍下的照片来说明吧:

区间五:居庸关(中关)。

      居庸关是北京的西北门户,是"军都陉"的中枢,也是此次徒步路线中最热闹的途经点。附近的南口城、上关城、八达岭关城、岔道城以及西南方向的白羊城、长峪城、镇边城等处防务,统一归居庸关守将管辖,多年前参观居庸关博物馆时,记得守将是江西吉安人,照片上看是瘦瘦矮小身材,却担负着把守北京的重任。

通向居庸关的路。现在的关沟,有条公路纵穿其中,据说走在没建公路前的那条小道上会有更美妙的感觉,对此我完全相信。许多景致会随着岁月消失,或随着"发展"破坏,所以旅行要乘早。

居庸叠翠是关沟72景之最,还是金章宗饮定燕京八景之一。虽然是隆冬季节,可这块石刻四周还真有几分翠意。据说碑上的四个大字原本是乾隆写下的,现在看到的是出自溥杰笔下。论身份溥杰只能算是个王爷,不过也不错了,当年的这些皇亲贵胄现在可是一个也没有了,看看大清末代王爷的墨宝,倒也是容易把思绪引向过去。至于乾隆写下的"居庸叠翠"不知是立在别处呢,还是也毁于岁月。

走过居庸关。接资料上的说法:"居庸岩险闻于古今,两山夹峙,一水旁流,其隘如线,其侧如倾,艰折万状,车马难行"。不过现在公路铁路都在这里穿行,实在无法体验到上述文字中说的险要

居庸关,关沟72景之一。若要论景致,我看居庸关列为中国72景都够格,在北京的周边的所有长城中,没有比这道关城更为壮观更为完好的了。

居庸关虽然在历史上的地位一直很重要,可清朝的统治者根本没把它当回事,人家另有为前朝皇帝修陵、为边疆民族建庙的高招,所以居庸关从清朝开始也就风光不在了,直至上世纪90年代前还是一幅破败相。现在关城上的"天下第一雄关"匾应该也是近些年才挂上去的,不过这"第一"倒不是为了旅游而有的创意,有考证说,在明代居庸关就已有了"天下第一雄关"的称谓。匾额上的六个大字选自颜真卿字集。

云台,72景之一,创建于元至正二至五年(1345年)。云台是居庸关景区最有看头的文物,那里面的人像浮雕和文字石刻都有着讲也讲不完的故事。记得小时候去延庆路过云台时,不仅可以随意走进去观赏的,好像还可以爬上云台。现在可好,洞口设了栏杆,只能在栏外远远的抬头观望中回忆些过去的记忆。

云台的精彩都集中在券门内的那些雕刻,印象最深是其中的西夏文石刻,记得许多年前曾在这里听到过如下讲述:在很一段时间里,谁也不知道这些与汉字相似的文字是种什么文字,更看不懂其中的内容,直至后来随着中国和俄国的一些学者先后在田野考查中发现了西夏文并有了些研究成果后,人们才使知道原来这券门里的怪字就是西夏文,这一认识的获得大致是在1900年以后。目前在一处集中有最多西夏文字的就数这座云台了。以上这些有关西夏文的叙述完全是凭记忆了,可能并不准确,之所以写在这里就是想做个记号,用以将来完善这段记忆。下图就是券门内的西夏文。

券门内除了这些西夏文外,还有用梵、藏、八思巴、畏兀儿、汉等六种文字镌刻的《如来心经》经文、咒语、造塔功德记等。以前来居庸关时曾很留意于这些西夏文,虽然一个字也识不得,但因知道了这种西夏文还有其中的八思巴文都是已经消失了的文字,保存在石壁上的这些刻字就成了破译古文字、以及让今人了解西夏和蒙古历史的珍贵实物,因而也就多看了几眼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因为这次券门封了进这不去,没看到这些文字,为加深印象,从百度上找来一西夏文的照片帖上。

站在券门外面还是可以欣赏到云台上及券门浅处的精美雕塑。600多年前的作品至今看着还是那么生动,哪象现代人搞的那些玩艺,还没过十年就一幅古董般的破旧了。雕塑上的形像是四大天王一类的神圣吧,不懂。

过去的古道是从云台下通过的,因而留下了深深的车辙,现在为了保护,已被遮住。多年前来居庸关时曾对这一景象印象深刻,所以在百度上找张图贴上。

泮宫(音盼),72景之一。刚离开云台就在路边见到这个牌坊,据说这是昌平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牌坊,建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从牌坊本身到下面的护栏都是500多年前的原装物件,十分难得,只是陪着雄伟的居庸关,也就难引起路人的注意。这座牌坊由太监梁嵩建立,在北京不少地方都可见到由明朝时期的太监立的碑或牌坊一类建筑,不知这其中有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查了一下"泮宫",大意是教育机构的意思。

 

区间六:走向终点南口(下关)

翻过一座小山后来到凤凰山陵园。在与陵园工作人员闲聊中得知,远远望见的那两座汉式阙门是一处私人墓地,价值400万。此话不知真假,若真有其事,似乎也太张扬了吧。

这就是听工作人员所说的,凤凰山陵园山内400万元的私人墓地。离的很远,100%截图后,效果还行。

离开豪华墓地后,一直沿"南羊路"南行,路上又见到多处豪宅,也许这一区域是块风水宝地,有钱的活人死人都喜欢往这集中。图中的两只狗都像是优良品种,可狗的主人却不咋地……。

青龙潭,位于南口北面的龙潭村,72景中的"青龙潭"指向在延庆,所以不会是这汪绿水,不过依我看这处龙潭的景色挺不错的,完全具有列入关沟72景的资格。

        昌平的山路以往还是走过几处的,可走南羊路还是第一次,没想到这一路上尽是些有山有水的景致,看着都挺让人舒服。尤其是眼前的这个"龙潭"村,虽然只是个不足50户的小村,可集于一身的景观可不少,我知道的就有:一泉、一石刻、一墓地、一道观四处。那一泉已自然流淌数百年,日出水量达1500吨,四季恒温11—12摄氏度,泉水在山下汇聚成潭,就是上图中的"青龙潭" ;那石刻上的字是明朝权臣严嵩的手迹,重要文物啊;那墓地是明朝居庸关守将李景的归宿地,虽已毁于岁月,但仍遗有大块的石构件,上面刻有能识别出主人身份的字迹,想来李景生前一定是立下战功的,不然也不会享有立牌坊的衰荣,可惜没查到与李景相关的资料;那道观是个新混入的景观,没啥看头。

在观赏青龙潭的同时,这块写有"龙潭石刻"字样的县级文物保护碑就在脚下。见介绍上说严嵩在此留下了手迹,于是来了兴趣,恰好上图中的狗主人在一旁,于是上前打听,"早没了",狗主人答道,看他像是当地人,也就信了,没再去找寻。

       回来后一查,哪是"早没了"严嵩的那几个字根本就在离我当时所处位置很近的地方。由于被忽悠,结果是只见到了文物保护碑而没能看到文物本身。好在能从网上看到图片,借来一用,以补擦肩而过的遗憾。

石头上分明刻写的是"龙门贤玉"四个字,而昌平县立的那块文物保护碑上却说是"龙潭喷玉",想来这个错误不会严嵩犯下的啦。这位400多年前掌管了20多年朝政的权臣被后人评价为是有"大才"的"大奸",他的书法作品传世的不少,一月份刚在曲阜孔府正门上见到的"圣府"二字、还有北京著名的老字号"六必居"都是他的手笔,没想到他还会跑到京北如此偏僻的山沟沟里挥毫泼墨,不知这其中会有什么故事。

以上两张严嵩手迹图片均出自新浪博主"颐和老吴",特此致谢

一座新的还泛着油漆味的道观,不过建在青龙潭边上倒也显得相称。我进去时不见还有别的香客,不知这是座全新的建筑呢,还是复建于过去的古观

观内的塑像。不懂这些神圣都象征着些什么,不过对壁上的"天宫赐福"分外眼熟。2012年底去年画发源地朱仙镇时,看中并请回来的作品中就有以"天官赐福"为名的,没准这个画名还与道教有什么关系呢,对传统文化懂得太少了。

 

     离开景致集中的龙潭村后继续沿着南羊公路南行,一路上都走在一池长条形的水库边上,虽然结了冰的水面没了波光鳞影的灵动,但冰面上泛出的那道道有规律波纹图案还是能让人在干枯的冬季感受到些许润泽,再加上午后的阳光送来的温暖,这一段走得那叫一个舒服,甚至开始为马上就要到来的终点而有些不甘,没太走够呢。 响潭水库冰面上的图案好似被定格的波浪,有规律的排列成行。水库呈长条形,沿着水库边上走了挺长一段时间水库边上有处"少年滑水训练基地"。举国体制下的体育,国家可没少为这事投资,对此我倒并不觉得在现阶段的中国有什么不好

响潭水库大坝。这是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水库,过去没听说过,第一次来到。据说现在这个水库被辟为北京的备用水源,一路上在关沟弹琴峡见到的那股细流和在龙潭见到的那汪绿水应该都会汇集到这里,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座水库的水质应当是很好的,只是库容太小,真要供水京城,怕是不够喝的。

   

   走过这处大坝就见到等候在路边的返程车了,一次在非常好的气象条件下在一条非常好的路线上进行的非常令人愉快的徒步活动至此结束。

     

  评论这张
 
阅读(637)| 评论(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